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
在汉中府城外面逗留了足足五天的时间,吴襄终于决定开拔了,前往兴安州作战,这一次他为辽东边军赚足了脸面,山东巡抚孙传庭专门写来了信函,承诺会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至于说麾下军士驻扎在汉中府城外面的时候,四处骚扰百姓,弄得周遭天怒人怨的局面,吴襄视而不见,反倒认为这是辽东边军外出驰援作战所具有的特权。 内心里面,对于登莱新军严明的军纪军规,吴襄嗤之以鼻,军士只要打仗的时候凶悍就可以了,能够在战场上打败对手才是王者,至于说军纪军规方面,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规定的那么严格与执行的那么不近人情。 当然,对于登莱新军的战斗力,吴襄绝对的佩服,绝对的服气,知道自己麾下的辽东边军不是对手,至于说为什么登莱新军的战斗力强悍,吴襄倒是没有思考过。 支持吴襄这种思维的,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后金鞑子,后金的满八旗,入关作战的时候,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其战斗力异常的强悍,而且吴襄也听说了,驻扎在沈阳及其周边的满八旗军士,军纪军规也不是那么好,面对汉人的时候,他们毫无顾忌。 所以,在吴襄看来,战斗力强悍才是最为主要的。 大军开拔的时候,得到了五天的粮草,这是汉中府衙倾尽全力才凑到的粮草,汉中府知府已经打算在战斗结束之后辞去知府的职位,因为他无法维持汉中府下半年的开销,可以遇见,汉中府所辖的地方,不仅仅是百姓,包括某些积蓄不是很多的官吏,生活都会陷入困顿之中,甚至是无法活下去。 吴襄虽然出了一口气,虽然瞧不起流寇,但是面对作战的时候,表现还是谨慎的。 斥候已经派遣出去,从汉中开拔,沿途要经过城固县、洋县、子午镇、石泉县、汉阴县等地,最终抵达兴安州衙,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大军从汉中府出发之前,吴襄已经派遣斥候沿途侦查了。 这一次,吴襄的要求很严格,他知道出去侦查的斥候,一定会顺手牵羊,搜刮一些财物,但侦查到流寇的行踪才是最为主要的任务,斥候必须侦查到流寇的主力在什么地方,这样大军才能够快速出击,包围并彻底剿灭流寇。 吴襄觉得,流寇真的是不堪一击,不配称为辽东边军的对手,只要斥候发现了流寇的主力在什么地方,辽东边军的军士扑上去,就能够全歼流寇。 当年登莱新军曾经大败流寇,斩杀了流寇多名首领,现在,吴襄也想着证明辽东边军的战斗力,至少辽东边军能够完全碾压流寇。 张东涛突然改变了部署,原来是计划在洋县与大明辽东边军作战,拼尽全力抵御辽东边军,义军出发之后,他突然下达了命令,大军开始急行军,目的地暂时不透露。 决战的地点选择在洋县与石泉县中间的子午镇,西乡县所辖的子午镇。 这个子午镇的名气稍微小一些,虽然也是古道,但远不及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镇那么大的名气,西乡子午镇被称作南子午镇,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镇被称作北子午镇。 尽管南子午镇的名气小一些,但多次经过此地的张东涛,对于这里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南子午镇的左右两边都是大山,一条古道从大山中间穿过,古道的地势颇为险要,古道的长度接近十五公里。 南子午镇是洋县抵达汉阴城的唯一通道,吴襄及其麾下的辽东边军,想要围剿义军,就必须要经过南子午镇,否则他们只有绕道湖广的郧阳,才能够抵达兴安州。 临时改变决战的地点,意味着改变作战的策略,张东涛的确是这么计划的。 原来的作战方案,义军与大明辽东边军在洋县一带决战,义军如果不敌辽东边军,可以伺机从南子午镇的古道迅速撤离,毕竟这里的地形特殊,辽东边军的军士不一定适应,义军军士倒是非常熟悉,因为义军之中有很多军士就是本地人。 不过大军出发之后,张东涛突然觉得,自己麾下的军士熟悉南子午镇的地形,熟悉整个古道的地形,就是最大的优势,南子午谷里面的古道,延绵近三十里,义军在古道之中选择最佳地点设伏,能够给予辽东边军猝不及防的打击,而且因为地势特殊,辽东边军的优势在南子午镇以及古道之中完全没有办法展示出来。 张东涛其实是将有可能进行的两次作战,压缩为一次,就在南子午镇这个地方,倾尽全力,与大明的辽东边军作战。 张东涛没有将自己做出的决定告诉任何人,他派遣了家在南子午镇的几名军士,和他们一道,费劲气力勉强画出了南子午镇以及古道的大致地形。 义军没有专门的斥候,老营之中有部分的军士勉强会侦查,这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以前明军哗变的军士,进入义军队伍之后,因为长时间没有出去侦查,能力也弱化了,长期以来,义军作战的方式颇为特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来不再某一处固定下来,所以他们基本不需要斥候,作战的时候整体推进,转移的时候也是大队人马推进。 这成为了义军最大的短板,张东涛曾经想着提醒李自成,但最终没有开口,如果他在李自成的面前展现出来过于强悍的能力,必定遭遇到猜忌和怀疑。 好在大明辽东边军行为太过于恶劣,在汉中引发了天怒人怨,所以张东涛不需要派遣斥候,就能够知道辽东边军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行军路线。 义军抵达位于汉阴县与石泉县中间的方山关,张东涛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大明的辽东边军已经从汉中府城出发,前往固城。 张东涛变得紧张起来,百姓带来的消息,已经是两天之前的讯息,按照大明辽东边军的行军速度,应该抵达固城县,朝着洋县的方向行军了。 留给张东涛的时间不多了。 义军再一次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仅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抵达了石泉县。 南子午镇距离石泉县只有五十多里地,急行军大半天的时间可以抵达。 一夜歇息之后,张东涛的命令下达,大军急行军,进入南子午镇的古道之中。 南子午镇古道之中,有两处可以设伏的地方,一处地名为落第谷,一处地名为高升谷,两处山谷相距不足三里地,相传有一名前往西安府城赶考的秀才,才华绝伦,抱着必中举人的心态赶路,经过落第谷的时候,被此地险峻的地形所吸引,索性露宿了一夜,翌日脑子突然变得糊涂,乡试落地,接下来的十年时间,秀才每次参加乡试,脑子就会糊涂,无一例外的落第,后来这么秀才再次经过南子午镇的时候,意外的发现高升谷的地势也颇为险峻,索性在这里也过了一夜,之后这名秀才乡试高中,紧接着会试和殿试全部高中,且成为了当年的状元,光宗耀祖。 这个传说流传出来之后,兴安州、汉阴县以及石泉县赶考的考生,经过南子午镇古道的时候,大都选择在高升谷歇息一晚,匆匆路过落第谷,绝不停留。 张东涛也听到了这个传说,家在南子午镇军士描绘地形的时候说出来的。 张东涛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在这两处地方设伏了。 第一次指挥大军作战,张东涛还是有些谨慎的,或者说底气不足,毕竟对手太过于强悍,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他实在不明白,信函之中怎么会将诸多的事情预料的那么清楚,为什么会要求他来指挥义军作战。 大军朝着南子午镇方向行军的时候,张东涛的脑子有些迷糊,作战的地方改变了,作战的策略必定发生变化,义军是不是有把握牵制大明辽东边军,谁也不知道。 义军抵达饶风镇,稍作停留。 饶风镇过去十多里地,就进入了南子午镇的古道了。 汉阴县城内的掌柜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张东涛险些没有控制住情绪。 掌柜的和诸多的商贾百姓一样,也是来给义军通报明军情况的,这样的情形大家见怪不怪了,也就没有谁在意。 掌柜的递给了张东涛一封信函,这一次倒是没有要求张东涛马上销毁信函,而是要求张东涛在战斗结束之前,务必销毁信函。 张东涛将信函足足看了五遍,最终还是直接销毁了。 大军从饶风镇出发的时候,张东涛的脸上依旧带着沉思的神情,但气质好了很多。 这是一封相关关键的信函,也是原来那封信函的补充,张东涛有些不明白,掌柜的为什么没有当时将两封信函全部拿出来,而要等到如此关键的时刻,拿出来第二封至关重要的信函,当然,他不会去追究这里面的原因。 义军抵达南子午镇古道的时候,张东涛终于开始了全面的部署,落第谷和高升谷两处地方,就是义军设伏的地点,只是两处设伏地点的作用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