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秦命运在线阅读 - 第80章 一门忠义

第80章 一门忠义

    赵国骑兵占据人数优势,很快冲散了秦国骑兵方阵。然而他们的攻势不减,狂飙猛进,直接冲着秦军中军的侧翼撞了进去。秦军前排的步兵竖起了长戟,这些士卒手中的长戟长达一丈。每一杆长戟都由两名士卒合抱,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对抗敌军骑兵的冲力。一路上损失过半,但赵军骑兵仍旧疯狂拍马。战马在疼痛的刺激下拔足狂奔。而赵国战马统统被眼罩遮住双眼。眼罩让战马看不到任何东西,所以无论前方是沟壑天堑,还是刀山火海,它们都将一往无前!“轰!轰!轰……”急冲锋的赵国骑兵好像一堵墙一样冲进了秦军的军阵,而秦军步兵大号的长戟也刺穿了骑士或者战马。但更多的秦军士卒被狂暴的战马撞得飞起来,因此秦军阵前顿时一片人仰马翻的景象。

    赵军骑兵亡命的冲进了秦军的军阵之中,他们抡起手中大殳疯狂的砸着周围的一切。

    “看来我们的计划失败了!本帅本以为可以一举击败敌军中军,而后引起赵军的大溃败。却没想到,赵国大将扈辄一上来就跟自己拼命!”秦国大将桓齮无奈地叹气说道。

    看着两翼黑压压,如同乌云一样压过来的赵国士兵,秦国大将桓齮的心里有些苦!赵军骑兵用生命为步兵趟出了一条路,在赵军骑兵消耗光之前。行动迟缓的步兵,终于踩着骑兵的尸体冲进了秦军的军阵。已经被冲得阵脚动摇的秦军,立时有些招架不住。赵军步兵的人多得好像海水,一波又一波的涌像秦军的军阵。一次冲击更比一次冲击强悍,秦军的军阵正在快的萎缩变薄。恐怕再有半个时辰,秦军的两翼就会被疯狂涌过来的楚军击垮。远处战马的嘶鸣声,人的惨叫声。甚至利刃砍进骨头,大殳砸进人脑袋的声音几乎练成了片。

    秦国大将桓齮怒火冲天地大吼道:“大风死战!大秦男儿,用手中的剑戟去争取无上的军功和荣耀吧!”

    秦军士卒也很愤怒,明白自己人数占据优势,居然被赵军压着打!

    秦国士兵胸中的血在燃烧,愤怒催动着他们疯狂挥舞手中兵刃。这一刻的秦军士卒不像是人,而像是地狱来的恶鬼。他们满身浴血,身披重创仍旧死战不休。“大风!大风!……”每一次整齐的呐喊,秦军士卒便会整齐的向前跨上一大步。秦军的阵线也会随着推进一大步,无数赵军士卒倒在地上,鲜血从他们的身体里泊泊涌出。

    秦军的人数优势挥效果了!赵军节节败退!

    “父亲,顶不住了,快走!……快走!……”赵军中军校尉扈敢浑身浴血,从拼杀的战阵疾驰而出,但是没走几步路,连人带马摔倒在地。

    “吾儿……”赵国大将扈辄不敢大声叫喊,生怕影响了赵国士卒的军心。

    “大帅,小少爷重伤不治、气绝身亡了!”一名亲兵哭喊道。

    “啊……秦人!老夫一定要和你们不死不休!”赵国大将扈辄悲从心来,怒不可遏地大吼道。

    泪别!世间最大的痛,莫过于白人送黑人!

    但是赵国大将扈辄见军队死伤过半,明白决不能再死拼硬打,便领着残余军队退入平阳,打算据城而守。

    可是平阳城墙低矮、护城河又窄又浅,并不是一个易于防守的城池。

    秦国大将桓齮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派兵攻城。

    秦军攻城主要还是用云梯和攻城车。还有凿地道,挖城墙,从城根开始挖,最终让部分城墙倒塌。如果在有河流的地方,也可以开河灌水。或者,建造土山,让土山比城墙高,从而射箭压制城池。

    蚁附攻城、拼人命,的确是一种十分血腥的方法。

    秦国大将桓齮自然不会白白损耗秦军的实力,大手一挥,下了一道军令:“掳掠周边方圆三十里的赵人百姓,驱使他们攻城!”

    古代既没有人道主义,也没有签订任何的人权条约。所以古代经常驱使士兵,甚至驱使当地的老百姓,去充当炮灰。不光是炮灰,甚至可能生屠城的事件。所以一场战争下来都非常惨烈,人口减半。守城和攻城,都是很不人道的。守城的一方也可能驱使百姓守城,或者直接拿人肉做军粮。

    凭着这些几乎手无寸铁的百姓攻城,那是做梦!秦军也没指望能攻上去,秦军指望的是,消耗守城的物资以及士气。如果赵人杀害自己的百姓,是相当伤士气的。另外还有就是掩护真正攻城部队的需要。赵人要是不采取措施,隐藏在百姓后面的秦国军队就真的杀上来了。赵人如果攻击被驱使的百姓,既会消耗己方的物资,又会消耗己方的士气,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基本上杀与不杀都正中敌军的意。杀,损耗守城物资、士兵体力及士气,毕竟拉弓、射箭以及搬砖砸人都会消耗体力和精神。至于士气,杀百姓本来就会造成士气低落。再说就算两军见仗,士气都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

    守城物资,士兵体力,士气都消耗在杀伤攻城百姓上面了,面对后面真正攻城的敌军,拿什么打?不杀?不杀,敌军可就要攻城了。

    半个月后,平阳城破,赵国大将扈辄退守武遂。

    但是武遂和平阳一样低矮残破,而秦军士气正盛、赵军疲惫不堪,赵国大将扈辄见退无可退,死守武遂,最终阵亡。燕赵,自古多出慷慨悲歌之士!

    此战,秦国大将桓齮攻克赵国的平阳、武城,赵军被斩十万人,赵国大将扈辄死于战阵。

    邯郸,赵国王宫。

    “报告大王,秦国大将桓齮攻取平阳、武城,杀死扈辄将军于武城,斩杀我军十万。”赵国宠臣郭开紧急上报赵王赵迁。

    “全军覆没了?如之奈何?”赵王赵迁大惊失色。

    “各地调集了五万精兵老卒,加上城内本来的五万守军,城内精兵凑足了十万。另外邯郸城内已经招募了二十万青壮,邯郸安全无忧。”赵国宠臣郭开虽然卖国求荣,但是他觉得秦国还未开出最好的价码,所以此刻赵国宠臣郭开也不希望赵国这么快灭亡。

    “如果秦军继续进攻赵国其它城池,怎么办?”赵王赵迁一听邯郸无忧,顿时心安了许多。可是一想到如狼似虎的秦军正在赵国腹地攻城略地,就不禁担忧起来。

    “北方天气快到最冷的时候了,到时候天寒地冻,秦军自然退去。反观北方匈奴,即将南下掳掠。”赵国宠臣郭开出言提醒道。

    “哎,寡人这个赵王真是命苦!秦国人是恶虎,匈奴人是饿狼,都不肯放过寡人!”赵王赵迁不由地悲伤道。

    古代出征一般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可以拥有较长的作战时间还有夏粮补充,秋季粮足少雨。

    但是中国古代大多数的战争是在秋天开打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中国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农业文明。在国防力量构成上,除了少量职业军人,部队的基干力量是由农民组成的。武装农民平时劳作,战时拉过来打仗。所谓耕战,耕在前面,经济生产为主,国防军事为辅,军事行动要围绕经济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休战,抓紧时间搞生产,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是?于是,历史上很多军事行动,都在利用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找战机,比如河南的冬小麦五月中就可以收割了,但是山东要等到6月初,这就有了个时间差。

    古代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季节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经历史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明”。

    天时、地利、人和,气候、天气就是最简单的“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