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世上没有如果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如果晋国没分裂,能不能打赢秦国呢? 春秋晚期,各国都出现了公族衰弱,世卿家族强大的情况。以后来的战国七雄来说,除了出自晋国的赵魏韩三国,秦国进行了变法,加强了公族的权力,削弱了世卿家族的势力。齐国则生了田氏代齐的情况,整个齐国都被田氏所窃夺。楚国的情况特殊一些,但是整个国家比较大,回旋余地也比价大,所以虽然内部也采取了分封制,但整个国家仍然算是比较强大的。 只有晋国比较悲剧。从晋文公死后开始,世卿家族就完全掌握了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军队,国君虽然名义上还是国君,但连军队都是分别由几大家族掌握的,国君对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各大家族一开始还能轮流坐庄,相安无事,到春秋后期,大国开始加吞并小国,晋国内部则是各大家族相互吞并封地。本来最强大的是智氏家族,智氏率领韩魏两家,围攻赵家,要消灭并瓜分赵家,但韩魏两家突然倒戈,结果变成了赵魏韩三家击败智氏,并瓜分了智氏的封地。晋国基本上就被三家瓜分完了,晋国国君名存实亡。 这时候的周天子的处境和晋国也很相似,周天子名义上还是诸侯共主,但越到春秋后期,越没有人把周天子当回事。所以,三家瓜分智氏封地之后,就开始各自自封为侯。后来,在公元前476年,周天子承认了赵魏韩三家的诸侯地位,是为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的时间节点。 晋国咋分裂之前,是妥妥的第一强权,对秦国几乎一直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除了晋国遇到内乱之外,秦国基本上不是晋国的对手。但是很可惜的是,晋国分裂了,三晋合在一起可以压制秦国,分开则无力单独对秦国形成长时间的压制。 三晋分裂后,一开始魏国率先进行了内部改革,成为战国初期列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魏国处在四战之地,又缺乏总体战略,战略展方向不明确,始终有机会主义思想。可以说,魏国把自己周边的邻居挨个欺负了一遍。欺负当时还比较弱小的韩国、赵国也可以理解,但魏国最不明智的是在得罪赵韩两国的同时,也和齐国陷入战争状态。最后在马陵之战中,魏国被击败,转向衰落。 韩国最为悲催。从分晋之前开始,韩氏就是晋国各大家族之中势力最小的。单独立国之后,先是被魏国反复欺负。好不容易熬到魏国衰落了,秦国又崛起,秦国又开始反复欺负韩国。 但韩国在战略上也始终有个错误的想法,总以为巴结秦国、割地给秦国,就可以保平安。秦国却从韩国立国开始,一直保持着几乎每十年就对韩国动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的记录,始终压制韩国,让韩国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韩国也成为六国之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 其实,韩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四周又分别是秦国、魏国、齐国、楚国,谁都得罪不起,所以只能一直处于被欺负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其实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国家。 如果韩国能够被魏国或者赵国完全吞并,或者是两家瓜分,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有变化。韩国单独存在,对赵魏两国来说,非常不利。 秦国一旦进攻韩国,赵魏两国必须救援,但韩国却又不是两国的领土,所以两国有时候救援并不坚决,经常会出现机会主义的想法。而最为得利的,自然是秦国。因为韩国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赵魏两国都没有能力单独对抗秦国,秦国可以从容通过内部变法来提升国力,然后逐步进行对外扩张。 反过来说,如果晋国没有分裂,以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姿态进入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增强君主集权,统一全国军队,则可以始终保持对秦国的压倒性优势。而且,在当时秦国的领土总体上经济展水平与晋国相差甚远,经过长期的竞争,晋国拖垮秦国的概率很高。 如果是那样,那就不是战国七雄了,而是晋国、秦国、齐国和楚国四个大国在战国时期进行竞争,历史展轨迹也许会很不同。但晋国的分裂,大大减轻了秦国的压力,而且使秦国能够通过进攻三晋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取得对齐国、楚国的优势。 蒙毅可不会天真地认为历史可以轻易改变,想必此时的“屠龙王”一定很痛苦! 世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因为时间从不会倒流。一切已经生的人和事业,都绝对不会重新来过。如果有那一定是不存在的、虚假的、毫无意义的,因为现实是真实的,一旦存在就不会存在假设的。有人说“如果当初我好好学习,现在我一定是位作家”,也有人说“如果以前我不放弃她,也许我们会在一起”,还有人说“如果我爸是个富翁,现在我就是个富二代!只可惜,所有的“如果”在现实里,难道会真的生吗?有些人嘴里的“如果”会真的让他们梦想成真吗? “如果”只是现实的一种假设、奢望,推卸、遗憾。生活在现实中,所有经历过的一切在此刻都不会倒流。今天种什么样的“因”,明天就会结什么样的果。今天你选择了安逸,待到明天不要抱怨今天的作为。 因为明天就是现实,而今天就是你想得到“如果”。“如果”就是时间,一旦走过去了就绝不会回头; “如果”就是遗憾,眼前生的一切都将成为困惑; “如果”就是恐惧,现实的不满不愿意勇敢的面对; “如果”就是奢望,幻想那些虚无的东西重新拥有。 世上真的没有“如果”。请不要奢望错过的人和事,可以回到从前。只有好好的珍惜当下,当一切都经历过时,我们心中多的是一种欣慰而少的是一些遗憾。珍惜好当下的每时每刻,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这样的明天才没有“如果”留下的悔不当初。 就在蒙毅胡思乱想之时,秦王嬴政下旨准备祭祀黄帝轩辕和炎帝神农。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祭法》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由此而见,古代祭祀是相当宽泛的,祭祀的神圣包括了天神、人神、地祗。法施于民的帝王中的炎帝、黄帝的祭祀属于人神这一类别。祭祀炎黄已达5ooo多年,有悠久的历史,深远的影响,是其它祭祀不可比拟的。炎黄祭祀成为中华祭祀文化中的奇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 华夏,曾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在后世逐渐成为中国的代称,而炎黄,则是华夏族人公认的祖先,在以后的历代皇帝中,为了取得民族共识,凝聚民族血脉,都曾经公开举办过祭拜黄帝陵的活动,早在公元前422年,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秦灵公就昭告子民祭祀黄帝与炎帝,以示承祖,在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亦沿袭了对祖先炎黄的祭祀,汉高祖刘邦起兵之时,专程前去祭祀黄帝,汉武帝出巡,也专门祭拜了黄帝,翻遍史书,重大祭祀炎黄的活动举办过多次,唐朝之后,对于炎、黄帝的祭祀活动进入盛常,宋太祖赵匡胤下诏举办炎帝祭祀活动,“三岁一举,率以为常”至元,还专门颁布了保护黄帝陵的法令,再到明清两朝,更是把祭祀炎黄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载,明朝官方举办的祭祀炎黄的活动有14次,而清朝更是达到了29次之多。即使是在外寇环伺,盗匪四起的民国,也多次举办祭祀炎黄的活动,当然,举办这种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凝聚民族共识,团结民族力量,提振民族士气,以图共御外虏复兴中华之举。 炎黄祭祀是源远绵长的国家大事。 炎帝、黄帝是5ooo多年前中华版图上的部落领,是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展,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功勋。两人去世后,人们对他们的追思,纪念和缅怀就没有停止过。对炎黄两位先圣贤人的祭祀中,形成了一部浩瀚的祭祀文化长卷。 黄帝是部落领和部落联盟共主。他率领先民们制弓箭,造舟船,教桑织,做衣裳,定算数,研医学,创音律,造文字,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黄帝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统一华夏部落,建立共有制的国度。 黄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彻在距今5ooo多年前时,就削木为黄帝之象,帅诸侯奉之(《竹书纪年》),这是祭黄的最早记载。 距今4ooo多年前,“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效尧而宗舜,”初成祭祀制度。 距今3ooo多年前,西周周穆王,献食马3百,牛羊三千,“穆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 距今2ooo多年前,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祭黄帝冢于桥山,并规定只有皇帝有资格祭祀黄帝。 距今12oo年前的唐代(大历五年),把黄帝庙列为祭祀场所,元、明、清承唐制,祭祀黄帝为国家级,多位皇帝亲临或御制祭文或派大臣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