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退婚
田秉或许以后都不能做父亲了。 田幼薇不敢去看廖姝的表情,也不敢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泪。 田父和谢氏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一家人全都冷静地保持着静默。 然而这种静默,恰恰体现了无声的悲凉。 田秉在屋里坐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早上走出房间,找到田父和谢氏的第一句就是:“我要退婚。” 田父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听到这句话也没表示惊讶,红着眼睛沉默片刻,哑着嗓子道:“想退就退吧,你出了那么大的事,阿姝重情重义不惧生死去救你回来,咱不能害了她。” 田秉并不能听到田父在说什么,但他知道田父这是同意了,便道:“爹不能动,还请娘和我去廖家走这一趟。” 谢氏捂着嘴背过身去哭,多好的孩子,重情重义,忠厚孝顺,温和好脾气,怎么就这样坎坷? 田秉红着眼睛扯出一个笑:“别哭了,我一样孝顺你们,阿薇和阿璟成亲生了孩子,也是咱们家的骨肉。” 他怕自己流出泪来,转过身踉跄着大步离开。 田幼薇站在不远处看着,捂着嘴泪流满面,她可怜的二哥。 邵璟轻叹:“太医下的诊断未必准确,我已着人四处打探,总能找到更好的大夫。” 田幼薇又燃起几分希望,虽然知道这份希望很渺茫。 第二天,谢氏和田秉一起去了廖家,田幼薇本想陪同,却被拒绝了——田秉不愿意有别人在场。 他们并没有在廖家久留,不到半个时辰就回了家。 到家以后田秉就把自己关进屋里,谁也不理。 谢氏红着眼睛说了经过:“廖姝和廖先生都不同意,说是婚期可以推迟,但不肯退婚。” 家里的气氛一下子沉寂下来,邵璟有条不紊地忙着,先把之前村人送来的银钱还清,又往明州跑了一趟,把余下的五万两现银紧着紧要的还了,余下的则各有商量,或延长期限,或增加利息。 少不得有各种各样的人过来打听田秉的身体情况,又问什么时候才继续举办婚礼。 田幼薇一概以田秉需要静养为由敷衍过去,然而余姚就这么大点地方,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上门来探望田秉,总不能拒之门外。 然而每经历一次这样的探望,对田秉都是一种伤害。 田幼薇眼看着他越来越孤僻,一天两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不由十分担心,便和家里商量着,是不是让田秉去京城居住,一是方便求医,二也避开这些人。 京城那边亲友少,没人会去打扰田秉,他爱看书也好,想出去闲逛也好,都很方便。 田父和谢氏都觉得这是好办法,就把田秉找去说了家里的安排。 写满字的纸放在田秉面前,他面无表情地看完,说道:“我不去京城,我去明州。” 田幼薇瞬间明了。 田家在京城的房子是廖先生住着的,廖先生已经是普安王府的属官,这次是请假回来筹办儿女婚事的,虽说小羊给了特许,却也不能久留。 廖姝必然跟着廖先生走,田秉若去京城,大家就会很尴尬。 住一起,田秉不愿意,那么廖先生父女就会选择搬出去住,把房子留给他。 然而这又不是田秉的初衷,他只想躲开廖姝,并不想让她过得艰难。 “也行。咱们家在明州的铺子生意也很好,二哥正好去看看。那个陈掌柜花样心思都极多,得不时敲打敲打才行。” 田幼薇写了这一段话,推到田秉面前。 总要找点事来做,太闲,该有不该有的心思都会生出来,那不是好事。 田秉点点头,朝她露出了伤重之后的第一个笑容。 田秉说走就走,当天就让阿斗给他收拾了行囊,要连夜离开。 田幼薇和邵璟送他到码头,田秉跳上船去,叫他们:“回去吧,可以准备成亲了,别有那些迂腐的念头,什么长幼有序,想着我没成亲,你们就不成亲,那是傻。好了,回去吧。” 田秉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命令船夫:“走!” “二哥,保重!”田幼薇知道他听不见,仍然用力喊了这一声,喊完之后泪流满面。 邵璟将她搂入怀中,哄孩子似地轻轻拍着她的背脊。 “我们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这样?”田幼薇泣不成声,这些天来积压的眼泪和情绪尽数爆发。 邵璟抱紧她,将下颌搁在她头顶轻声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活着。” 田幼薇尽情地哭了一场,哭完之后嗓子都哑了,邵璟牵着她的手慢慢往回走。 “那是谁?”喜眉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人,一动不动的,仿若入定的老鹳。 如意跑过去,喊道:“是廖姑娘!” 廖姝站在黑暗里,目光一直看着湖面,今夜无月,田秉船头挂着的那一盏灯笼已经渺小得看不见了。 “我会等着他回来的。”廖姝转过头,对着田幼薇淡淡一笑,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我明天就跟我爹去京城了,我就要住在你们家的房子里,我是阿秉的妻子,我不嫁其他人。” 田幼薇没出声,只默默地牵住廖姝的手,肩并着肩一起往回走。 是的,无论如何大家都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总会好起来的吧? 次日,廖先生带着廖姝回了京城,双方都很默契地没有提京城的房子要怎么处置。 田父和谢氏的态度很明白,虽然儿子想退婚,但女方不肯,那就照着女方的意思来。 如果有一天儿子回心转意,谁也比不上廖姝更合适。 如果廖家父女改主意了,要走随时可以走,京城的房子放着也是空着,他们爱住多久都可以,不做亲家,那也还是几个孩子的老师。 大家都没有再提田幼薇和邵璟的婚事,田秉出了这样的事,短时间内再办婚事很不妥当。 邵璟加紧读书的同时还抽空跑了几回生意,先是把家里的粮食运出去卖了个不错的价,又把谢良那里积存下来的瓷器和自家的瓷器搭着卖了出去。 甚至还抽空往鄱阳湖那边跑了一趟,运了些橘子往北方送,赚了一笔。 到年底的时候,窑场停工,欠的外债也还了不少,田秉那桩案子终于有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