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长史
王越面色微红,略有酒意,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听得赵子桐频频点头。 一旁的周秦川见了暗笑,二人居然还挺愤青,不愧为好基友。 “既如此,二位兄长,眼下机会就在眼前,不知可敢一展平生抱负?” 周秦川的声音极具诱惑力,笑得像个狐狸。 自打确认了此王越就是彼王越,就是历史上那个牛人,周秦川岂会轻易放过。 正好王、赵二人也很对秦博胃口,有意招纳,两人一拍即合,就此定下了这般计谋。 “你……”王越看看周秦川。 “你们……”王越再看看秦博,哪会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二位先生大才,若朝廷真让我远赴西域,我麾下长史、纪善之职,虚位以待。”秦博笑眯眯地及时接上。 以秦博的身份,还有敬献印玺的功劳,定然是要被朝廷封王的,依旧制,朝廷还会委派汉人到这些外蕃王爷手下充任长史、纪善二职,既是教化协助,也有监视督促之意。 只是仁宣之后,明廷实力不断萎缩,这个旧制也就有名无实了。 像秦博的曾祖、祖父,还有其父也先都被明廷封过王,可哪里有什么长史、纪善,哈密卫同样如此,其首领一直世袭忠顺王,永乐年间还有汉人做着长史纪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等事儿了。 不过朝廷虽然不会委派,但若这些外蕃王爷招揽汉人充任,并主动上报的话,定然不会拒绝,特别是秦博,这个面子朝廷还是要给的。 王越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御史,且尚未复职,愿随秦博西去关西,岂会不允,赵子桐一介秀才就更不用说了。 “好,好!”王越激动得连连以掌击桌,“吾一生所学,总算有了用武之地,王某见过大王子。” 此话一出,既是输诚之意,秦博大喜,站起身来,握住王越双手,“吾得先生,犹如……” 周秦川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收服王越,他自然很高兴,不过这二人莫不是如小济一般,评话听多了?像刘备那样来个如鱼得水的譬喻,实在是烂了大街的段子。 干脆对二人不予理会,转而问赵子桐道: “赵大哥,你呢,想不想与我们一道去西域长一番见识?” 刚才他见赵子桐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转瞬却又冷了下来,有些奇怪。 “对啊,赵兄,你我二人并辔而行,一同为大明开疆拓土,如何?” 王越与秦博叽歪完毕,正好听到周秦川的问话,也一道劝说。 赵子桐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王越恍然: “我明白了,定是放心不下嫂夫人,赵兄新婚燕尔,来趟京师已然耗时不短,若再赴西域,家中娘子可就望眼欲穿了,怎生舍得。” “也……也不完全如此。”赵子桐低语道,“家中老仆东叔,年事已高,时日不多,他与我名为主仆,实为父子,我有心为他养老送终,故不忍远游。” “怎么?东叔如何了,赵大哥?” 听到这里,周秦川和苏幼蓉齐齐发问。 虽然与那老者相处时日不长,但交情却不浅,听赵子桐的意思,好像不太妙。 “东叔身子骨倒还无事,不过自你等走后,客栈生意一日好过一日,他反而一下老了很多,看来是之前操劳过甚所致,我担心他大限快到了,说实话,这次瞒着他来京师,甚是愧疚,既然王兄有了去处,我当速回家乡才是。” 秦博拍拍赵子桐肩膀,“父母在,不远游,赵兄当以尽孝为上,什么时候想找我们了,我等扫榻以迎。” 一直在旁边不曾说话的门达忽地插嘴问道,“秦兄,周兄弟,我欲再与你等同进同退,不知可否?” “你要和我们一起走?”周秦川和秦博惊诧莫名。 要知道,门达此次同马奎赶赴大同,知会马庆,算是又立一功,前途可期。 他的封赏虽然迟迟未下,但只要秦博有了去处,那门达升官加爵不在话下。 即便在锦衣卫不受待见,以他同马庆的交情,到西厂不说做掌刑千户,当个理刑百户没什么问题,这个位置,可比锦衣卫有名无实的指挥还要威风。 怎会突然生了离开京师,与他们一道远赴西域的念头? 见众人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门达急忙放下酒碗解释道: “诸位,咱们相处时日也不短了,周老弟,你应当知道我的性子,在塞外散漫惯了,要我留在京师,不但要欺下媚上,就是睡个觉,喝个酒都要提心吊胆,不得安生,这哪是人过的日子,还不如在板升城的时候逍遥快活,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虽不错,”周秦川同他碰了碰酒碗,“可你当真舍得抛下京师的一切,与我等远走高飞?” 见门达有些犹豫,知道他也不太甘心,周秦川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要不这么着,你看如何……” 当晚,其余人等喝得酩酊大醉,周秦川和秦博酒量甚宏,有心再喝些,一则没了酒,二来嘛,终究不是自己的地盘,不宜忘形,把喝醉之人扶去歇下之后,两人也各自回了屋。 周秦川摸黑洗漱完毕,掀开被窝就钻,不意碰到一个火热的躯体,相处这么久,仅凭味道也能闻出是早早离开酒桌的苏幼蓉。 正待问个究竟,两条柔软的胳膊缠住了他的脖子,“秦川哥,我要给你生孩子。” 一室的春色无边…… ...... 鲁东张秋,帐篷里烛光如豆,青袍老者正就着光亮持卷而读,一个小厮探头进来道: “老爷,京中有急信到此。” 不等老者回复,小厮带着一个微微喘着粗气,已然热得卸去衣甲的大汉进了帐篷。 老者接过信札,揭开火漆,取出信笺,看完后就着灯火将其焚尽。 “还请尚书大人尽快给陛下回信,以便小人复命。”大汉鞠躬行礼。 “怎么,不歇上一歇?”老者反问。 “不了,陛下有命,不得耽误,十里外有个驿站,安排有兄弟,我只需趁夜赶到那里,由他们继续传递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