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老先生往坑里跳
刘行决定了,就算被骂做是曹操,也不能让自己的胡先生再开口。 就算自己真做曹操,也一定要让这中原变作一个法治之地,以法立国而非用君王道立国。依法治国,而不能任由王者随意改、王法随时如儿戏的旧体系继续沿袭下去。 这个决心一打定,刘行马上再话音落下时冷眼盯住了胡安国:“胡先生,我不愿沽名学孟德,但这法治天下是从春秋战国传下来的祖宗先法。怎么,谁若是想要法定天下安,谁就一定是曹孟德吗?” 一听此言,胡安国听出来刘行这是动怒了,但他仍然坚持己见、固执地说道:“法治天下诚可贵,君王之道不可废。” 眼见老先生如此固执,刘行心中生怒却隐忍不发道:“可是当君王之道与这法治天下出现冲突、甚至势同水火时。胡先生您认为是维护全民权益、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根本的法大呢?还是所谓君权神授、根本就是给一家一姓奴役天下万民的君王之道大呢?” 闻听此言,胡安国顿时被反问得不知如何应对了。 法治天下,方才刘行说的已经很明白,要立出一套基本律法来不是为了保障刘行、而是为了保障全天下的万民。 在这一层面上来看,法治天下是在道德、在纲常上拥有了天下万民做基础,占据了上风的。 可是君王之道若真是一废,胡安国心底里这些年从儒家典籍上学来的那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便会随之被彻底如幻梦一般击得荡然无存。 但他也很清楚,昏君视法纪如儿戏、肆意妄为,这千百年来不只是宋徽宗一个皇帝。他所学的儒家思想,也是让儒学子弟都去为天下苍生计、为万民谋福做基础的。 两者之间如何选,如今没见到君王与律法当即展现出冲突,却让胡安国自己内心深处先是矛盾起来、冲突到了极点,一时间自然也就不知如何应答了。 见顽固、保守的老先生不知如何应答了,刘行眼珠子一转。换上一副笑容道:“先生若是担心此后君王道彻底被废,导致君不君、臣不臣,让天下大乱。那好办、很好办,咨议上院知事一职。至今那些刚刚上任的上院咨议们还没选出来。” 说着话,刘行转身正对向了胡安国,接着正色道:“立法之权归咨议,您若不放心,就让您去参选。相信当今我朝也无人在威望上、学识上。还有人能与你争。只要你做了上咨院知事,立法之事便是由您主导。这样,您该放心了吧?” 三百二十七名上院咨议员、两千一百二十九名下院咨议院如今都已陆续抵达五台城。 除了也当选了上院咨议员的杨沂中、刘琦、刘锡、吴玠、吴璘、刘子羽等有军职,在外正在保卫边疆的人之外,就连王命德、胡安国那两个当巡抚的儿子,也都整急奔五台而来。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召开大宋朝皇家咨议院第一次全体咨议大会。 咨议的体系是刘行制定出来的,在地方上如今也是贯彻、执行得很好,真正做到了给各地官吏帮好忙、帮大忙,同时与御史、天策卫一起监督好地方官的职司。 但从七省、从前十几路而来的那些咨议们。在刘行要他们提名、选举上下两院知事、同知等职务的人选时,那些人立即便显示出了伟大中华民族地方主义心理的天性来。 从前京西北路的推了一个出来,其他各路的马上便结队反对。从山东东路来的推选一个出来,好嘛,连山东西路、如今同在一个巡抚治下的咨议们都为了他们地方的利益站出来高喊不同意…… 这是传统,这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地方主义思想形成的一种传统。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私的体现。 那些反对京西北路推举之人当选的,并非完全因为那个人有何不足之处。最重要的还是那人一旦当选,必然手上拥有了一些权力。 以这些人的惯性思维,谁手上有了权力、背后支撑着的又是他那一方土地上的咨议。那人就一定在得到权力后多为那个地方去争取最大利益。 一旦另一个地方利益最大化了,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其他地方,让其他地方利益上受到损失。 争权逐利,这才是根本原因。 刘行深知这种原因。却一直也没想出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这根本原因得到权衡。当然这不是妥协,因为公允的本意就是让公众允认、去认同,尽量让在众人利益点上做到利益平衡。 就在这样一个为咨议两院知事人选愁断肠的时候,恰好胡安国站出来在君王到与法治国这件事来与自己唱起对台戏来,刘行立即便想到了让老先生去做上咨议知事的主意来。 在对胡安国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刘行心底里却是在想:你不是喊着怕我制定出来的律法使君王道彻底被废了吗? 好哇,你去给我立法。不过你去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了,实际上你只是个带头举手的人、因为小爷要的立法你做不到,我拉动一群军政商直接就给你否了! 到时候,嘿嘿,我的先生、您就会知道就算你威望再高、学识再好,也只能被一群军政商界人士牵着鼻子走那滋味咯…… “好!我去便我去!既然你愿意让我去制定你所说那宪法,为了不使君王道变作儿戏,为了保我朝不失纲常,我便去参选那个上咨院知事。”胡安国不是慧了,他无法知道刘行心中所想,在刘行话说完时马上便拂袖而起、朗声接下了参选上院知事的事情来。 见到老先生想都没想就跳进了自己挖好的又一个大坑里,刘行是既想笑、又很无奈。 之所以说这是大坑,因为刘行在上咨院已经提出、并且让众咨议表决通过了第一项决议。 那就是凡担任上咨院知事、同知、参知职务的人,都不得在内阁中继续担任职务,以不使公之立法为朝臣所控。 想笑的原因是老先生做上那位置就会知道有多难,无奈的原因是不想坑人、自己却总得坑人,这次还坑到曾于自己有恩的先生身上。他这一去,次辅的职司与他无关、尚书的官职也没了他的份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