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章 抚顺保卫战(七)
马祥麟眼前,草坡如海浪一样高低起伏。 先于皇太极看清他这支冒充蒙古人的明军之前,马祥麟已用望远镜,看清了对手的牙边白旗,以及披甲精锐们手持的五花八门的兵器。 一个月前,在张铨主持的军事会议上,马祥麟见到了郑海珠。 与此前的别后重逢不同,这次,马祥麟头一回感到了轻松与释然。 睽违一年,他们二人又都变了许多。 生命之树上,仿佛添出不少枝桠,长着不同的叶子,开着不同的花,挂着不同的果实。 川军少帅成为了兵部堂官的乘龙快婿,而郑姑娘依然是独木向阳的模样。 马祥麟看着郑海珠。 他比在台湾时还要清醒。 两棵树不会再有结为连理枝的可能,但这两棵树,可以与其他参差的秀木一样,成为防御腥风血雨、狂沙浊浪的森林。 郑海珠看向他的目光,没有半分缱绻,却也不带一丝生疏。 “祥麟,”即使在众人面前,她仍旧十分自然地舍弃了“马将军”这个称呼,“我跑了一趟赫图阿拉后,觉着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和硕贝勒是皇太极,他打抚顺时,应会让皇太极的正白旗跟着自己。正白旗马战娴熟的精锐大概有五千,除去留着守剿、防止叶赫部进攻的,皇太极至少也要带四千出来。我在赫图阿拉让手下探过了,他们的矛和大刀,没有你们的白杆枪长……” 此刻,马祥麟回忆着郑海珠给出的每一点信息。 近观实战后,信息都一一对上了。 也是头一次打后金兵的马祥麟,很快明白,正白旗这些勇士,和努尔哈赤两黄旗的军兵一样,他们就算对马匹的驾驭再娴熟,依然更擅长下马用步弓,以及近身砍杀。 他更有信心了。 马祥麟命令牙兵打出中军号令的旗语,鼓点也变了节奏。 他自己,则率先开始加速。 作为一支骑军的统帅,控制所部的节奏与阵型,至关重要。 马祥麟和左右十余名牙卒,驰出前营后,五个阵营的川军白杆兵开始变阵,每营跟着各自的旗手,迅速转换为长排推进的阵线。 但这阵线,却不像皇太极的正白旗那样是略带弧弯的拉网式。 倘使高明的织工能从空中俯瞰,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马祥麟这支骑兵,就像织机上的飞梭游走于经纬间,变魔术一样,很快在每一排又幻化出一个个三角形阵容。 突前的小旗旗手一人,身后是三人、五人、七人,这十余人的小队,保持着极为精妙的彼此间距。 每一排有三十个这样的小队,彼此隔开仅数步,一共四排,每排前后隔开十步左右。 近两千人的骑士队伍,就这样在碧绿的草原上,形成一幅既壮观、又精美绝伦的几何图景。 两相比较,皇太极的骑军阵营,只能算是落笔潦草的三道墨线了。 彼此接近到三百步左右时,马祥麟迅速地左右转了两次身,目光扫过马头涌动的阵线,确认所部的将士们变阵完毕。 他倏地提起枪,倾斜成一个带有号令色彩的角度。 身后的几十个小旗旗手一看就明白,挥旗示意,将士们开始提速。 片刻前略有些杂散的马蹄声,因为速度上去,而逐渐成为节奏均匀又鲜明的轰隆之音。 没有火器发射的炸响声,没有刀剑互搏的脆亮声,但这种铁蹄逼近的声音,仿佛一阵阵踩在人的心上,更显出千钧一发般的紧张刺激。 双方近到两百步了,这样的距离,其实在须臾间就又缩短了几十步。 骑兵的对冲,任何一方都不会犹豫。一犹豫,一降速,你或许就会瞬间从石头变成鸡蛋,只有被撞得粉碎的宿命。 二十五岁的皇太极,头一回感到作为旗主的恐惧。 恐惧来自未知。 对面这支带着伪装、从天而降的明军,无论那奇怪的阵型,还是统一的白杆醒目的铁枪,都是他在辽东大地上从未见过的。 他已来不及去思考应变之策,他们后面是坚实的抚顺城的北墙,不断有火油倒下,有利箭射下。 皇太极没有退路,在父亲的撤退号令响起之前,他更不能率先逃走。 他只能在猎猎迎风的正白旗下,举起大刀,冲出中军,来到骑阵的最前面。 将帅的士气,就是全军的士气。 有少数骑术最精湛、心胆最镇定的后金骑士,在接近对撞的时刻,依然试图放箭。 高速飞驰的马上是不可能用步弓重箭或者弩机的。 那些带着投机色彩的轻箭,有的打不到冲锋在前的马祥麟,偶有三两枝打到了,因角度与力量,也完全不足以洞穿骑士甲袍、马头面罩和马胸护帘。 进入一百步了! 马祥麟怒吼一声,端平了银枪,钩镰制式的枪头,笔直地指向皇太极。 身后的两千川兵,紧跟着也做出同一姿势,而他们胯下的战马,则敏锐地感受到主人通过双腿与缰绳发出的指令。 这些骏马,是秦良玉和马祥麟去年到京师后,亲自选的。近三万两银子,一半用了母子俩的积蓄,一半来自张铨陪嫁给女儿的嫁妆。张凤仪对红木家具和古玩珠玉毫无兴趣,她眼中的风光排场,就是一支南兵、北马的精锐骑军。 九边军力衰落,朝廷本就想彷照当年戚继光客座蓟镇那样,调忠诚又靠谱的秦家军来北方。有了马匹后,去岁初秋时分,秦良玉就分拨了两千石砫兵,由马祥麟在山海关训练,磨合人与马。 此际,老练的石砫骑士,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膘壮战马,以最大的速度,骄傲而义无反顾地,向女真侵略者冲去。 …… 抚顺城头的孙元化,偏过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北方那两股人马的洪流。 但在最后一刻,他闭上了双眼。 他沮丧地发现,自己能监看炮弹的轨道与杀伤效果,却无法直视骑兵接锋的瞬间。 两边都是血肉之躯。 两边都带着与步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速度。 那样高速的对撞,血肉、铠甲、刀枪,都会像遭到炮击一样四散飞起。 人吼、马嘶,兵器的交碰,都会像惊涛骇浪一样摧毁心神。 两边冲锋的每一位骑士,从提速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这个结果。 然而,所有人,还有马,都圆睁双目地往前冲。 要么过,要么死! 那是冷兵器时代暴力的巅峰。 不论以美还是以丑、以浪漫还是以惨烈来看待,骑兵冲锋,都是男性暴力的巅峰。 终于入耳的轰然巨响,倒底刺激得孙元化睁开了眼睛。 与想象中的一样,两股激流的碰撞之后,战场上一片人仰马翻,无数断肢、残躯、头盔、兵刃,飞上半空,形成令观者头皮发麻的一道又一道剪影。 “白旗倒了,我们的旗没倒。” 稚嫩的女声在孙元化身后响起。 孙元化回头,郑海珠的两个女学生,正望向北面,在讨论战况。此际城头的鹰隼炮已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进入休整状态。 女娃们显然一直在盯着骑兵的冲锋。 她们澹定的眼睛都不眨的模样,令孙元化有些哂笑自己方才不忍观战的短暂瞬间。 “孙老爷快看,我们的骑兵,像我们的大炮一样,能打好几轮。” 其中一个女学生兴奋地指点。 孙元化忙又舒目远眺。 没错,川军每排那个距离妙到毫巅的独立小三角,在对冲的瞬间,就像楔钉一样扎入了女真人的阵营。 己方的伤亡当然也不可避免,但后阵的队友,能从敌人刹那的被迫减速中,捕捉到最为宝贵的战机。 更何况,一寸长一寸强,川军的白杆枪,本来就比后金兵长短不一的刀棍狼牙棒更有优势。 自以为过锋的后金兵,很快又要面对第二、第三、第四排的楔形阵线,以及密密麻麻直刺过来的长枪。 “孙老爷,”女娃继续边看边道,“这般打法,每排的旗手得多么勇勐哪,他们可是一马当先的。” 孙元化深吸一口气,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感慨,大明的文人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武将。 他眯着眼喟叹道:“没错,最勇的,是最前头那一个。” …… 马祥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枪尖就要率先勾到皇太极的肩膀。 他迎锋之前就在脑中,再次推演了母亲传给自己的、也被自己实践过很多次的动作。 他马祥麟,已熟悉如何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巧劲与蛮力结合,用于白杆枪特有的钩镰处,直接把敌人挑下马来。 是的,他已看清,皇太极已大刀作出了防护被刺中要害的姿态,这个正白旗旗主,显然以为明军统帅的出击方式就是挺枪勐刺。 然而,出乎马祥麟意料的是,就在最后的几十步,皇太极的马偏了,他左右两边的白甲亲卫,顶了主帅的位置。 马祥麟手快于脑,凭着十年征战形成的肌肉记忆,迅速地偏转上半身,一面试图探抢扎向皇太极,一面要躲开白甲亲卫的狼牙棒。 “嘣……” 他的枪杆被身后一名石砫兵的枪杆弹阻,巨大的作用力险些让长枪脱手。 而那名石砫兵的枪尖,已准确地拍到另一名白甲亲兵的马头。 马的头骨立时碎裂,那战马前蹄一软,背上的白甲兵在惯性中飞了出去,落入骑阵,很快就被千百马蹄踏成肉泥。 这几个呼吸的功夫,马祥麟和那名石砫兵,已与女真人的兵锋交错而过。 “少主,小的该死!”石砫兵大吼道,他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妨碍了少主对于后金骑兵的统帅的攻击。 马祥麟回应道:“不怪你,是皇太极那龟儿子太怂!” 马祥麟气急中充满鄙夷。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皇太极这样的主帅。 公然临阵卖怯。 是仗着骑军接锋乃在一瞬间、自己的属下无暇看清吗? 怂货!懦夫! 马祥麟边骂,边调整马速,在合适的速度上,再次调转马头。 第一第二排杀敌后活下来的川兵,都已陆续聚集到附近,在他们的前方,第三第四排川兵正与幸存的后金骑士对冲,又是一番血肉交迸、人喊马嘶的激烈场景。 马祥麟挥舞帅旗,打出旗语,周遭部众旋即重新列阵,不多时,便又形成整齐的阵仗,挺起耀眼的白杆枪,呼喝着往激战中心驰去。 在主帅的对决中,躲过马祥麟银枪的皇太极,此际倒也没再退到后阵,同样举刀砍杀起来。 骑兵的速度经过这几轮,各自都慢了下来。 皇太极穿着最精良的铠甲,戴着最厚重的头盔,连嘴巴都躲在护具之后,便不再畏惧没有速度加持的长枪,大刀左挥右舞,连砍三四个白杆兵。 然而,白杆兵的骁勇,也是他没有料到的。 一层又一层的川兵,如潮水般涌来,便是那些战马已伤已死的白杆兵,立于地上,甚至仰倒在地上,照样嘶吼着,举枪力战,灵巧与彪悍合为一处,竟能将后金的巴牙喇勇士也挑下马来,自己翻身上去,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你们几个,快过河,去让正红旗来驰援!”皇太极对围绕于身边的两个巴牙喇高声喊道。 两个巴牙喇得令,杀开一条路,往东疾驰而去。 皇太极横刀喘气,抬头时,看到百步外,银盔银袍的马祥麟,挺枪奔来。 一股寒意直冲上他的天灵盖。 他陡然想起,父亲常提起当年到抚顺城卖蘑孤时,最爱听说书人讲《三国演义》,里头有个银枪银袍的赵子龙。 皇太极觉得,今日眼前这个明国勇将,就是赵子龙转世。 “呜……” 抚顺城正门方向,刺耳的海螺音响起。 在皇太极听来,不啻为天籁之音。 阿玛终于肯撤军了。 皇太极勐催战马,往东夺路狂奔,去与努尔哈赤的正黄、镶黄两旗残兵会合。 女真骑士们,也都像跟着鼠王的小耗子般,紧随而去。 马祥麟带着白杆兵在后面追击,踏过遍地人尸与马尸。 “轰……”抚顺城头的鹰隼铳,又开始向进入射程的穷寇喷吐铁弹,掀起阵阵血雾。 巨响过后,城上传来收兵的金钲之音。 马祥麟咬了咬后牙槽,终于降下速度,挥起令旗。 川兵们顿时停止喊杀,也纷纷驻马。 “包裹走了的兄弟们,救护伤患。砍完人头,请城内主官来计数。三百玉字营随我去马根单接少夫人,余下的兄弟们,就地扎营歇整。” 马祥麟吩咐副将道。 抚顺保卫战的七章写完了。这七章中出现的武将、文臣,都是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中,他们的命运如下:清河守将邹储贤、辽东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延相都在这一年,相继阵亡。颇延相本已脱险,听说总兵张承胤陷于敌手,回马力战,与上官一同殉国。辽东巡按张铨在辽阳沦陷后,拒绝降金,整理官服跪拜南方,自刎殉国。浑河血战中,秦良玉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川军渡河(其中还有一部分酉阳土司兵),与后金军死战,在已歼敌上千的情况下,因遭到叛变明军炮手的轰击而死伤惨重,撤回浑河对岸,加入戚金浙军的车营,川、浙两支客军皆是死战不退,血染浑河。秦邦屏与戚金殉国。经略东江镇、如钉子扎入后金的毛文龙,于崇祯年间被袁崇焕设计斩杀。 内治腐败,不是外族侵略合理化的缘由。参研当时的历史,也应不至于让现代的某些玻璃心觉得影响民族团结。是非不会颠倒,所有尽职的军人和文官,都值得纪念。谨用虚构的一场抚顺保卫战的胜利,向上面所有的英勇者、忠诚者,致敬。 /122/122503/3205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