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请诛楚王
朱棣从龙椅上过来,揪住了木恩的衣服,连着询问了三遍,木恩死的心都有了,“皇爷,的确是楚王殿下朱桢,老奴该死,请陛下降罪!”木恩哭哭啼啼,糟心的朱棣用力一推,木恩摔了个仰八叉,却也不敢叫苦。 朱棣来回踱步,气得怒吼道:“不是你该死,是朱桢该死!他该千刀万剐!”朱棣是真的气坏了,因为根据现在探查到的情况,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处心积虑,结党营私,收买官员,图谋不轨,这是要杀头的。 而且朱桢是藩王,跟普通人又不一样,坐实了,定个谋反大罪都是可能的。 朱棣不是不想处置藩王,而是刚刚整顿文官,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没有处理完,再跟宗室开战,饶是朱棣斗志昂扬,却也有点力不从心。 他最初觉得跟柳淳有关系,没准就是柳淳手下的人,揪出来,让柳淳丢点面子也就算了。可万万没有料到,丢面子的居然是他。 这可怎么办? 办,还是不办? 要不先压一下子? 朱棣正在思索着呢! 突然外面有太监小跑着进来,“启奏皇爷,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赵王殿下,汉王殿下求见!” 好啊! 一家子都来了。 不光是他们,朱高炽还牵着皇孙朱瞻基,而皇后徐氏则是拉着妹妹徐妙锦这回好了,全都找上门了。 徐妙锦的眼睛还是红红的,貌似刚刚哭过。 徐妙云脸色很难看,她想起昨天朱棣那个得意的劲儿,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陛下,臣妾今天早上让人把小妹叫进宫里,说了会儿话。她从去年下半年,就一直在城外养胎,这不,好容易给柳家诞下了长男,这些日子一直在恢复身体,就算她有心思做什么事情,也没那个精力了。陛下,你说是不是啊?” 朱棣咧嘴尬笑,“是,是啊!对了,原来柳卿都有儿子了,好事,大大的好事,朕,朕一定要重赏,就给他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再赐一些喜庆宝物对了,皇后,你说按照皇孙的标准行不?” 徐氏绷着脸没说,徐妙锦可摇头了,柳家的儿子可比什么皇孙值钱多了。 “不劳陛下费心了,小妇人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柳家不敢说门风清白,可也断然容不得违背国法之徒。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陛下明示,这就是对柳家最大的恩典了。” 徐氏点头,“对,别的事情先不说了,就说说昨天晚上的案子,到底抓到了没有?” 朱棣被逼到了墙角,黑着脸道:“抓到了。” “那是谁在干坏事?” “是,是楚王朱桢!”朱棣气得拍桌子,“有个家伙舌头大,说的不清楚,把六爷说成了柳爷!” “啊!”徐妙云故作惊讶,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不然怎么会跑来兴师问罪! 其实是柳淳想来的,瞧瞧案子怎么处理,可徐妙锦不答应。这种事情还是她出面比较好,大不了把皇宫闹个底儿朝天! 果然,徐妙锦拉着一大堆人,跑来找朱棣算账了。 “竟然是咱们皇家的人!”徐妙云气哼哼道:“这,这不是诬陷好人吗!” 朱高炽平时比两个弟弟憨,可是这时候却比谁都机灵,“母后,也算不上诬陷,只要查清楚案子,师父自然就清白了。而且六叔楚王已经就藩多年,充其量算是宗室子弟,可不是什么皇家的人,儿臣觉得可以让宗人院介入,一起彻查,看看六叔到底干了什么!” 徐妙云哼道:“纵然你说的有理,可也是天家的脸面啊!” 朱高炽眼珠转了转,捅了儿子一下。 小小的朱瞻基立刻道:“皇祖母不用担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要秉公执法,只会让百姓敬畏皇家,不会有损天家脸面的。” 徐妙云大喜,把孙儿抢到了自己的怀里。 “还是皇孙懂事。” 说完之后,扭头对朱棣道:“陛下,你看这事该怎么办?”言下之意,不能连孩子都不如吧! 朱棣翻了翻白眼,还能怎么办?你们都把话说完了,就算我不想办也不行了,既然如此,那就查一查,看看这个老六到底干了什么! 只不过朱棣还留了一个心眼他下旨,让东厂,锦衣卫,加上宗人府彻查。并没有让外廷加入进来。 “父皇,不如让儿臣牵头,去问问这事情吧!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掂量好天理、国法、人情的,行于理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朱高炽拍着胸脯保证道,朱棣想了想,让太子领办,也确实是个办法。 储君身份够,锦衣卫和东厂都能听从,宗人府那边也会同意的,而且大儿子相对厚道,说话也好听,估计不会给自己添乱子。 朱棣点头,朱高炽兴冲冲接了旨意。 从宫里出来,他狠狠一挥拳头。 总算能大展身手了! 好多年了,都把他憋坏了。 当这个太子,还不如不当呢!朱高煦眼下经常去鸡鸣山学堂,在研究一项很了不起的东西。朱高燧打理皇家产业,什么银行啊,证券啊,制糖啊,忙得风生水起。 就是他,什么事都没有,光长肉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如今总算得到了一个差事,一个很了不得的差事,朱高炽岂能放过他不但不准备往下压,而且还想要把事情弄大,不查个水落石出,怎么向小姨交代啊! 至于六叔对不起了,你就藩的时候,我才刚出生,咱名为叔侄,实际上一点不熟,而且在一大堆藩王中间,你又没有加入靖难之役,凭什么对你手下留情啊? 朱高炽挽起袖子,立刻下令,将楚王朱桢在京的产业悉数查封,同时将替楚王做事的人,也都给抓了起来。 这一道命令下去,整个京城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因为楚王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 初步统计,朱桢的房产就有一百多处,其中有七成,都是租给了读书人和官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房东是楚王。 试想一下吧,这么大的事情出来,能不乱套吗? 所有租房子的官员,都四处打听,询问情况,生怕被当成楚王一党。 而且就算跟楚王没关系,那其他人呢? 会不会是人家设下的陷阱圈套啊? 很快,整个官场都乱成了一锅粥。 眼下内阁六位阁员,其中杨士奇和胡广就是租的房舍,连内阁都跟着动了起来。 这回好玩了,不用朱高炽出手,外面的人就把整个案情给弄得差不多了谁都知道,一旦考上了进士,那就是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陡然富贵。 可话又说回来,等成了进士,做了大官,再去投资,那就晚了。 大明朝不流行榜下捉婿,因为这么干,实在是太露骨了,直接结党营私,惹恼了朱皇帝,可是会砍头的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比较隐蔽的办法。 首先,他们会挑选一些穷苦的书生,一些清水衙门不起眼的小官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潜力巨大。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风险投资吧! 以金纯为例,他是地方上推荐进京的优秀太学生,不用经过科举,就能入选官员,从他进京读书算起,差不多十年光景,期间还得罪了人,依旧升到了工部郎中,主管大工程的木料采购。 这十年时间,给他提供低价的住房,又向他借钱,提供各种便利种种加起来,一千两不到。 但是呢,确实解决了金纯的燃眉之急,足以让他感恩戴德,铭刻肺腑。 如果顺利的话,一次采买,几十万的款项,赚个几万,甚至更多,都不在话下。 一百个里面,有十个,甚至五个,能够爬上去,执掌权力,就稳赚不赔。 其实真正将这种手法发扬光大的是晋商。 他们不光从官员士子身上下手,而是从娃娃抓起。 在各地建立学堂,捐资私塾,培养读书人几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使得从上到下,全都有晋商的人,替他们保驾护航,摇旗呐喊。 因此就算人人知道晋商在干损害朝廷的事情,却也没人敢把他们怎么样,说起来和后世的某街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弄清楚了这个手法,有一件事也就豁然开朗了。 朱桢就藩武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但是呢,在整个靖难之役,这位王爷仿佛不存在似的。 他没有加入朱棣阵营也就罢了,甚至连朱允炆都没有对他下手。 就这么悄无声息,渡过了三年的时间,人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六爷呢! 要说朱桢狗屁不是,也就罢了,偏偏他还精通文学,又多次带领人马,平定湖广,贵胄等地的土司蛮部造反,屡立战功。 就连当年汤和都跟朱元璋称赞,楚王有谋略。 扼守重镇,文韬武略都十分了得,偏偏在靖难一役,悄无声息,这该是多大的本事! 现在回想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桢在文官这块经营很深,他就藩之后,暗中资助收买了许多人,因此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都能化险为夷。 不过朱桢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靖难的时候,他太想作壁上观了,结果朱棣大马金刀,杀入金陵,他想去投资,已经晚了。 结果周王、代王、蜀王、庆王、宁王,这些人把持了宗人院,他明明地位更高,却没了机会。 这次楚王进京,是想运作宗正之位。 现在宗人院有十位亲王,如果他能加入,并且成为宗正,权势仅次于周王朱橚。 因此朱桢下了血本,这才有约见金纯的打算。 不然以朱桢的城府,他宁愿出钱,先把金纯的孩子送去学堂,替金纯救治老母,做好事不留名,等到最后了,再把底牌掀开,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捅破,作为人情,留给自己的后人,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朱桢为了能一切顺利,迫切想要拿到一些好处,去跟其他藩王交换,仓促之下,露出了马脚。 这人狐狸了一辈子,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也是够讽刺的。 朱高炽没有刻意隐瞒,甚至他有意无意,把案情透露出去,因此朝野皆知,六科十三道,御史言官,刑部,大理寺,就连宗人院的藩王都站出来了。 过去的日子,大家伙被整得太惨了,一把一把的刀子,全都砍到了他们身上,那叫一个疼啊! 这回也请你朱皇帝尝尝滋味吧! “陛下,臣等请陛下严惩楚王朱桢,诛杀奸王,以儆效尤!”群臣异口同声,同仇敌忾,就问你朱棣,杀,还是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