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发现异常!
按照目前的理论,一颗行星的质量上限大约在木星质量的13倍左右。 行星的质量一旦超越了这个数值,那么其重量就足以引发氘核聚变,从而成为一颗小质量的褐矮星,脱离行星的范畴。 而木星的质量,差不多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颗行星的最大质量顶多能达到太阳的百分之一左右,再高就会聚变演变成次恒星。 徐川说计算出来的质量有误差,那按照参宿四的质量计算误差来估算,目前天文界计算出来的参宿四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16倍~166倍,稍微放宽松一点条件,质量保持在10-20倍太阳质量之间。 这个质量间的数字都是通过传统的方法观测计算出来的,虽然并不精准,但用作参考没有任何问题。 而通过xu-ey-berry质量计算方程计算出来的参宿四质量23871911123⊙,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进行计算,也就是2387比10,质量偏差幅度比在23,接近24。 而伴星的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是27个太阳质量,这样即便是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比来算,这颗伴星的质量也有一个太阳多。 所以只要确定这颗伴星真实存在,那么按照计算数据,它必定会是一颗恒星。 参宿四的氢包层内拥有一个伴生恒星,这在天文学界中向来都只是个推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 但今天这个匪夷所思的推测大概率要成真了。 更关键的是,参宿四和它的伴星的直径与质量都被计算了出来,让刘轩万分感叹。 天文界的变革可能要来了啊。 如果真能证实这位小师弟的计算方程能精准的计算恒星的质量,那么万有引力定律、质光关系法、开普勒第三行星运动定律、引力红移法这些计算恒星质量的方法基本都会被淘汰掉。 对于天文界来说,这可是在底层的计算方法上动刀子,到时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他也不知道。 在滇南完成参宿四的质量计算后,徐川并没有离去,他准备跟随天文系的几位师兄一起去清海那边。 一方面是数据出来后可以直接进行验算。 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和清海天文观测站的天文学专家们聊一聊有关参宿四的问题。 他的科研直觉告诉他,第一组观测数据之所以会计算出两组是偏差极大的数据的原因,大概就在参宿四有一颗伴星上面了。 如果参宿四的氢包层内真的存在一颗质量比太阳还要大的恒星的话,会对它有什么影响这些是必须要弄清楚的事情。 毕竟参宿四已经走到了晚年,在未来随时有可能超新星爆发。 而伴星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到它的磁极什么的,这些都很关键。 因为从宇宙的尺度上来说,参宿四距离地球实在太近了。 六百多光年,在人类看来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但如果磁极改变,爆发的加马射线暴对准了太阳系,那可就…… 清海,清海天文观测站。 徐川站在观测站楼顶眺望着远方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哪里有一个射电望远镜阵列正在工作,正在收集遥远在六百四十光年之外的参宿四的信息。 再有一天的时间,他需要的数据就能收集完成了。 和传统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无线电波,可以捕捉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光,而光学望远镜只能捕捉到可见光。 因此射电望远镜可以看到比光学望远镜波长短很多倍的光,也能看到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一些细节。 比如恒星的偏振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这都是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光学望远镜受天气的影响较重,阴天,雾霾,光污染这些都会导致光学望远镜失去灵敏度。 而射电望远镜不会,它观测的波长主要为30—1,这个波长的电磁波不会被天气所影响。 所以射电望远镜可以透过云层,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白天夜晚都可以观测,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加之观测的辐射**长长,不受星际和星系尘埃云的阻挡,因而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范围。 这些都是射电望远镜的优势。 但相对而言,射电望远镜也是有弱点的,首先是它的成像是通过计算机处理过的,看到的不是天体的真实面目。 其次,射电望远镜的精度其实是远不如光学望远镜的。 不要看它的名字起的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精度其实要比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低不少。 一架直径10厘米的光学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能达到14点左右,它能看清月球表面上2千米的细节。 而全世界最大的可动射电望远镜,是日耳曼国的100米直径的可动射电望远镜,但它的分辨本领只有33点。 这个数字还比不上人眼的30点。 也就是说,人眼看月亮比它看月亮更加清晰。 不过射电望远镜可以联机运作,也就是两架或者多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多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是光学望远镜无法做到的。 但精度上来说,它比不过的光学望远镜是事实。 所以一般来说,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都是互补的,两者可以同时针对一个目标进行观察,进而数据互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他这次收集参宿四的信息,采用的就是这个方式。 利用学校和滇南的光学望远镜做光学观测,再利用清海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做补足,以此获得全面的数据。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第六天的清晨,阵列式的射电望远镜停止了工作,收集到的数据被送往计算中心进行处理,这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对于徐川和南大的几位师兄来说,这一段时间无疑是很难熬的。 射电望远镜在过去四十八个小时内收集到的数据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全面的数据可以用来更加精准的精算出参数四的直径、质量、体积等各种信息。 以此来确定xu-ey-berry计算方程是否有能力对遥远宇宙中的星辰进行精准的计算。 这对于天文界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能获取到遥远星辰更精确的数值,人们能依据它来推断出更多的信息。 比如恒星正处于生命的哪一阶段,是否足够稳定,周边是否有其他适于生存的星球,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种族等等。 此外,它对于基础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也有不小的影响。 科学进步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假说。在当今时代,很多理论高能,高磁场等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才能够验证。 所以欧洲会建造巨大的粒子加速器h,但即使如此,依然很多问题无法在地球实验室完成。 而宇宙中很多天体物理现象,如脉冲星,超新星爆发,类星体吸积,自然的提供了极高能情况下的物理过程。 观测这些天文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检验理论。 无论是相对论、亦或者是量子理论,都有着大量需要天文现象才能论证的观点。 只不过这些东西对于目前的人类和科技进步发展来说,都太遥远了,这些东西都处于最顶尖的理论前沿,所以即便是发现了,短时间带给科技进步也没有多大。 这和数学物理很像,顶尖的数学物理都已经在研究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东西。 那些尖端的理论成果要转化成科研成果谁都不知道要多久。 甚至能否转变成科技成果都不知道。 这就有很多人会迷茫,这些理论数学物理天文,到底有什么用? 就好比买菜根本就用不到微积分一样,你现在能观测到参宿四的数据又能如何?能飞过去? 就好比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一度被人嫌弃认为是没用的废物一样。 但如果没有他的理论,这会人类恐怕还在烧煤烧开水用蒸汽机,如今的灯火璀璨,没有一个人能看到 这些工作总需要有人去做,理论和科技,总要有一个走在前面,而绝大部分时候,走在前沿的,是理论。 没有理论的前行,科技就无法进步。 或许今天看着没用的废物,在未来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会成为最重要的东西。 “川,川神,射电望远镜阵列的观测数据初步计算完成了。” 办公室中的,徐川正在对手中的xu-ey-berry计算方程做完善,忽的,办公室的门被‘勐’的推开了,随即,一道带着喘息的声音在办公室中响起。 徐川眼前一亮,迅速起身,道“数据呢。” “刘轩师兄他们正在进行二次整理,我是过来提前通知你做好准备的,大概还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徐川点头,道“带我过去看看。” 到这会,他也没心情继续完善xu-ey-berry计算方程了,这事随时可以做,但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关系到这次研究实验的成果。 清海天文观测站,徐川跟着给他报信的师兄来到了计算中心。 这里有一台小型超算,外面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都会在这里进行处理,这次参宿四的观测数据自然会在这里处理。 只不过由计算机处理过一遍的数据,和他需要的数据还有一点的差距,这需要天文系的几位博士生师兄再进行处理一遍。 二次简化后的数据,才是他需要的。 “刘师兄,情况怎么样了。”徐川走到带队的刘轩师兄身后询问道。 显示屏前,刘轩抬头看了眼徐川,回道“还在分析中,因为是第一次发现恒星的氢包层里面可能有一颗伴星这种天文现象,计算机里面没有对应的数据,无法做到确认,所以目前只能我们人工来一项项的核对异常数据。” “你先坐一下,我弄完手上这个数据。” 回了一句后,他又将脑袋埋进了显示屏前。 徐川点了点头,微微俯身看向了桌上的显示屏,上面是一副副的曲线图和各种表格,以及各种记录着数据的天文单位。 这些东西他能看懂一些,之前为了转换xu-ey-berry计算方程将其应用到天文学上时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恶补的。 毕竟xu-ey-berry定理就算能计算恒星的信息,也需要特征值,边界值、渐进信息这些数据的。 而观测到的恒星数据,哪一些符合这些,都是需要经过验算核对的,不是说随便拿一种信息套进去就能随便算的。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计算中心中,南大的几位师兄和清海天文观测站的研究员一起二次计算简化着参数四的观测数据。 这一刻对于只能在一旁围观的徐川来说,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忽的,一个人影站了起来,激动的朝实验桌对面的刘轩大喊 “刘师兄,我这边发现了相对异常数据,确认为观测辐射流量异常,和之前的第一组数据做过类似对比,疑似掺杂有伴星数据。” 。 。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